自 2011 年開始政府開放金融產業國際化,積極優化本土銀行 DBU(Domestic Banking Unit)/OBU(Offshore Banking Unit)外匯業務。除規範一般分行需要升級為外匯指定行外,也積極開放人民幣業務、規劃美日歐等外幣清算機制平台、證劵業成立 OSU 外幣業務,希望打造一個兩岸三地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體來加強銀行服務企業融資供應鏈。銀行公會更提撥預算,每年培訓至少 1500 名國際金融人才,積極協助金融業海外拓點布局。在開放台灣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央行的策略方向由過去以台幣為唯一的貨幣轉型成多國際主流外幣,用以增益銀行外幣交易時之彈性及成本支出。在此時勢主流誘因下,調整資金結構轉型布局收入較高的外匯業務已是無可避免的大趨勢。
而傳統金融機構為發展多元的金融業務,除開辦外匯業務之外,更需要完善的外匯業務系統,來強化內部對各類金融產品的交易、訂價及控管能力。擁有合適的資訊系統,才能使複雜且多元的外幣商品能符合市場趨勢發展並兼顧作業風險的控管效果,如此才能在推動新開辦業務、金融自由化之同時,也重視業者的守法、自律及保障消費者權益。
傳統媒體因數位科技的興起而沒落,個人電腦也逐漸因行動裝置的崛起而被取代;這樣的現象也朝金融業席捲而來,金管會為因應數位化時代的趨勢,進而推動金融 3.0。金融 3.0 的時代,民眾使用網路及行動裝置,便能辦理銀行、保險和證券等各種金融業,如線上開戶、線上投保…等。近日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正在研議銀行開新戶不需要臨櫃、雙證件,而是考量以生物特徵,如指紋、聲紋、視網膜…等來認證,以加強開戶的安全度。
金融 3.0 的世代勢必會來到,而推動金融 3.0、金融數位化,銀行必須要有完善的電腦系統、雲端資料。曾銘宗說,歐洲銀行投入 IT 的成本占總成本的 19%,然而,台灣金融業卻僅有 8% 到 9%,所占比例不到歐洲比重的一半,因此曾銘宗也鼓勵金融機構提高對 IT 領域的投資,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新興科技力量的革新中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