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寫

別只防駭客!用 DRM 防堵 3 種企業常見「資料外洩」

當企業將大部分資安預算投入抵禦外部攻擊之際,權威研究數據卻揭示:高達 70% 的資料外洩事件源於內部行為,且每一次事件平均造成數百萬美元損失。在數位化浪潮下,內部威脅與資料外洩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嚴峻挑戰。本期,我們將以資安顧問視角,透過實際案例分析,帶你深入了解三種常見的資料外洩情境,深入探討如何有效辨識並防範來自內部的潛在風險,確保企業機敏資料的安全。

數位轉型下的資安盲點:內部風險成資料外洩主因

數位轉型已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追求技術升級與效率提升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往往忽略了轉型帶來的潛在資安風險,尤其是在資料管理與保護方面。隨著企業數位化程度的加深,客戶隱私、商業機密、研發成果…等敏感資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積、流動並分散在各種端點設備上。轉型速度越快,資料暴露於風險的節點就越多。

如同近期我們拜訪了一個製造業的客戶,客戶發現公司內許多的文件資料,其實並不在他建起的資安堡壘裡面。這也顯示,單純的技術升級已無法滿足資安需求,企業必須將資安思維融入組織文化與內部控管流程,全面提升「內生安全」能力,才能在享受數位化便利的同時,有效防範資料外洩等內部威脅。

3 種常見資料外洩情境

討論資訊安全時,您是否立刻聯想到來自外部的駭客攻擊事件。然而,最大的資安風險並非總是來自外部,事實上,許多資料外洩的主要來源正是內部員工,這其中固然存在著心懷不軌、蓄意破壞或竊取資料的惡意員工,他們的動機包括離職報復、經濟誘惑、競爭對手收買或對企業的不滿。但更普遍的情況是源於員工的「無意疏失」或「安全意識不足」。以下是常見的三種風險情境:

情境一:手滑點錯傳錯

原先要傳給同事的機密報告,結果不小心傳給了客戶。這種手滑誰沒發生過?但在資安上,這可是大麻煩!

情境二:裝置遺失

裝有重要客戶資料的筆電在咖啡廳遺失了、存滿會議記錄的隨身碟搞丟了。這些意外,都可能讓公司的秘密外洩。

情境三:為了便利,繞過規定

「公司電腦不能裝這個?那我下載到自己電腦好了!」、「客戶信箱空間太小,我用雲端傳比較快!」。這些看似方便的行為,卻可能把公司資料帶到沒有保護的地方。

這些情境在數位轉型加速、混合辦公普及後不斷上演,企業若未建立有效的資料控管與追蹤機制,將難以掌握潛藏於內部的風險點。

用 DRM 讓「資料自帶防禦力」:ARES PP 文件加密系統

針對內部資料外洩問題,資通電腦自行開發的 ARES PP 文件加密系統,採用企業需加強的 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位版權管理)機制,可協助企業從文件本身出發,建立可控、可追蹤、可回溯的資料防線:

  • 自動化文件加密

    針對企業內部的敏感文件,如 Office 系列文件、PDF、CAD 圖檔…等,在文件創建或存取時自動進行透明加密,員工使用習慣不受影響。
  • 精細權限控管

    管理者可根據不同使用者、部門、專案,甚至文件類型設定詳細的使用權限,例如:允許誰可以打開、閱讀、編輯、列印、複製貼上、螢幕截圖…等。這些權限設定與文件一同移動,不因檔案位置改變而失效。
  • 離線使用與權限同步

    允許員工在離線狀態下使用已授權的文件,一旦連網,權限設定會自動更新,確保文件安全控管的即時性。
  • 文件操作軌跡記錄

    完整記錄文件被存取、使用、修改的過程,提供詳盡稽核軌跡,有助於事後追蹤與分析。
  • 防範截圖與控管列印

    提供防範螢幕截圖與控制列印的功能,進一步降低資料透過非正式授權管道外洩的風險。

透過導入 ARES PP 文件加密系統,企業能夠控管整個文件生命週期的資料使用權限。即使傳統的邊界防禦或端點防護措施失效,ARES PP 也能確保資料本身的安全,大幅降低因內部疏失、設備遺失或惡意竊取所導致的資料外洩風險。這是在數位轉型時代,企業必須具備的「內生安全」關鍵能力之一。

從制度到工具,打造內外兼顧的資安防線

有效的資安控管,不應僅依賴單一技術工具,更需從策略與制度層面著手,包括:

  • 訂定明確資安政策與資料分級制度
  • 建立全員參與的資安教育與意識提升機制
  • 部署如 ARES PP 的 DRM 解決方案,以技術落實控管與稽核

透過制度+科技的整合,企業才能真正形成一道內外兼顧的資安防線,不僅是法規合規的要求,更是保護企業資產與客戶信任的必要手段,讓企業在未來數位戰場中穩健前行。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