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MES 製造管理的契機:改變

MES 系統建置

資訊化的社會、電子化的速度;企業、工廠都已經可以接受,必須有管理輔助系統來協助所有的行政、生產事務,如此才能跟得上時代,跟得上賺錢的契機。導入 ERP 、MES 等資訊管理系統,已是現在必備的一種趨勢,讓自己站在一個跟別人相同的競爭立足點。

導入 MES 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改變的機會:提供了一個全盤檢討、思考的中途點。現各企業的 MES 系統建置方式,不外乎以下兩種方式:

養成資訊人員,選定工具,自行開發工廠需求

這種方式建置的系統,彈性最大、可見的成本最低,最能夠符合自己工廠的需求;不過這是屬於一種且戰且走的方法,因為在最初開發系統時,那當下並無法全面性的考量到工廠未來的各種需求,做適當的規劃,以致於資訊人員每天疲於奔命,處理工廠、系統的各種突發狀況、臨時需求;最後會導致資訊人員疲乏,若是,因此而造成最初開發人員的離職,更是容易讓系統因此而崩潰,面臨系統沒有辦法繼續發展及維護的窘狀。自行開發的系統若是沒有辦法做完善的架構考量及經驗傳承,那隱藏的維護成本,便是一個無法估計的極大風險。

購買套裝軟體,以訪談、導入的方式建置 MES

套裝軟體的優勢在於產品本身,已經架構好工廠必要的需求及工具,並且經由導入顧問在系統上、導入手法上以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經驗,讓企業能夠大量、迅速的吸收系統上線管理該有的經驗及知識。當然初期的建置成本,與自行開發系統來說是相對高了一些。

改變的機會

對於這兩種系統的建置方式,我們先不深入的去比較哪一種對企業比較好,而是要來談改變的機會。購買套裝軟體導入的企業,其實還有兩種可能發生的狀況,一是本身已經有自行開發的系統,希望更換為套裝軟體,另一種則是完全沒有系統。

導入是一個改變的機會,但是很多客戶在需求訪談的時候,往往沒有辦法抓住這一個機會,雖然顧問不斷的提醒及建議各種可行的作法,但很多客戶仍然會堅持著自己既有的流程、作法,希望系統客製成為他們所希望的流程,這種現象尤其在已經有舊系統運作的客戶最為嚴重。當然改變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只是必須經過思考的過程,擴大自己的優勢,吸收別人的長處,才能讓企業再造高峰。

之前曾經有一個客戶,他們在導入 ciMes 系統之前,已經有自行開發了一個 MES 系統,並且行之多年;因為架構越來越龐大、複雜到難以維護的地步,因此決定購買資通 ciMes 系統軟體重新導入。導入之初、資通顧問首先研究客戶現有系統,並經過需求訪談之後,發現客戶原先的系統在功能上,其實已經相當的完善,可以說完全切合他們自己的文化,對於很多異常、例外的處理,舊有系統都能夠做相對的應變;但顧問同時也發現就是因為處理了太多的例外狀況,讓整個生產流程變得非常的複雜、作業員新人難以上手,因而產生了更多不可預期的異常。

經過資通顧問建議以及幾場會議的仔細探討,客戶也願意敞開心房來討論舊系統幾年來發展的緣由,才發現原來在客戶公司草創初期,因為技術上的難度導致產品良率在當時無法提高,且公司高階主管在良率的檢討及要求非常嚴格,產品工程師擔心每日被檢討,並且希望立即讓主管看到產品的改善,因此花了很大的心血,研究如何讓產品報廢的數量減少或是救回,讓良率由 50% 變成 60% 或是 65%,系統也為了配合救回那瀕臨報廢的 5%、10% 產品,而做了相當多的調整及例外程序,導致整個生產流程及系統都變得複雜無比,同時救回的可能轉換為次級品,或是可能隱藏著問題的良品;慢慢的大家都忘了應該把方向放遠、放大,去改善產品在一開始的最初良率,忘記應該想辦法讓產品最初產出就是 80% 良率,然後才是去努力調整為 85%、90%。

經比對資通顧問在同類型產業上的經驗,發現最初良率是有機會在第一次就達到 80%,至少其他同業是可以做到的。因此藉著這次的導入機會,重新調整工程人員對於產品改善的大方向,並且讓良品的生產流程盡量大幅簡化,不僅可以降低 MES 系統的客製,也可以縮短生產週期。爾後在最初良率獲得改善提升之後,整體工廠的產能與品質也就跟著大幅提升。

所以改變並非是必要的,但是卻一定要去思考!導入系統正是藉由產品的完整性以及顧問的經驗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會,參與系統導入的人員,也應該要放開心胸,仔細思考什麼對自己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去蕪存菁,截長補短,才能讓導入獲得最大的成功,公司得到長足的躍進!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