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ArgoERP 協助企業無痛接軌電子發票新時代(上)
在上期的文章中有提到,電子發票就是發票電子化,利用網際網路與其他電子方式開立、傳輸或接收的統一發票。先前電子計算機發票是將紙本發票透過郵寄方式給買方,現在是將發票電子化透過網路傳輸。可想而知,相關的技術層面與網路脫離不了關係,其差異在於傳輸時使用的資料格式不同而已。
首先說明 Turnkey(一站式方案)部分,透過 Turnkey 傳輸其格式必須符合財政資訊中心「電子發票資料交換標準訊息建置指引」。訊息建置指引提供網際網路使用者有關電子發票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延伸標記式語言)訊息標準的規範,規範係依據國內實際業務需要及相關法令規章加以調整,以符合國內電子發票 XML 網際網路作業。內容依類別 B2B、B2C 有不同的訊息編號,各訊息編號有對應的訊息架構、語法及資料轉換規格,所使用的語言是 XML。
XML 是一種標記式語言,以一種簡單、標準、可擴展標記的方式,作為規範資訊的結構與內容,具有簡單易懂、跨平台的資訊傳遞等優點。ORACLE 資料庫具有 XML 相關 Function 可產生 XML 資料,像是 XMLElement()
、XMLConcat()
、XMLForest()
、XMLagg()
等。使用 Function 將發票資料依據 MIG 規範組成 XML 欄位,再使用 dbms_xmlgen
將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資料庫語言)查詢轉換為 XML 格式,並回傳 CLOB(Composite Limit order Book;合成限制命令簿)型態的結果,將 XML 檔案放至各訊息編號所對應的 Turnkey 資料夾,經由 Turnkey 上傳至財政部平台。
除了使用 Turnkey 上傳資訊之外,發票上傳還有另一選擇:第三方加值中心。透過加值中心上傳發票,與使用 Turnkey 的資料欄位內容並無太多不同,差異點在於所使用的資料傳輸格式及方式。格式方面可使用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avaScript 物件表示法)、CSV(Comma-Separated Values;逗號分隔值),再由資料庫程式執行加值中心所提供的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連結進行資料上傳,可立即取得加值中心回覆的訊息,再依回覆訊息進行後續的資料處理;另一種是產出 CSV 檔案或文字檔(.txt),再透過加值中心提供的平台進行資料上傳,產出檔案的方式需要人工作業。
JSON 是一種以純文字為基礎,用來儲存和交換簡單結構的輕量級「資料交換格式」(類似 XML),更易於人理解、閱讀和編寫,同時也易於機器解析和生成。由於 JSON 比 XML 更加小巧,以及瀏覽器的內建快速解析支援,使其更適用於網路資料傳輸領域。將發票資料依加值中心提供的格式組成 JSON 字串,再使用 ORACLE UTL_HTTP
執行加值中心提供的連結,上傳發票資料。
隨著網路的普及應用,電子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資通電腦 ArgoERP(Argo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電子發票管理模組可與 Turnkey 或加值中心介接,提供客戶不同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