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功能性貨幣對於資訊系統之影響

更新於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商業活動的進行已經完全沒有國界。企業國際性商業活動的模式主要有下列兩種:第一種是銷售貨物與勞務給外國客戶或向外國供應商購買貨物或勞務;第二種則是直接在海外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據點,或投資海外公司,進行營運活動。為了將企業以不同貨幣進行交易及營運的財務狀況及營運成果展現出來,依照 IAS 21-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s 的規定,企業個體必須決定它的功能性貨幣(Functional currency),以功能性貨幣衡量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營運成果,也可以選擇不同於功能性貨幣的報表表達貨幣(Presentation currency)來編製表達公司的財務報表。在這過程當中,必須要進行一些衡量及換算(Translation)的程序,衡量及換算結果的差異有的認列為股東權益科目,也有的認列為利得或損失,影響到企業的損益表,尤其在匯率波動劇烈的時候,換算利得或損失對財務報表損益數字的影響,往往出乎意料的龐大,所以 IAS 21 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不容小覷。

在討論外幣交易與外幣報表以前,首先必須決定企業的功能性貨幣,這是因為IAS 21規定非以功能性貨幣進行的交易就是外幣交易,要將外幣交易在財務報表上依功能性貨幣換算衡量,換算差額對損益表會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功能性貨幣的決定很重要。

依 IAS 21 的規定,包含在財務報表中的每一個企業個體(Entity),包含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及被投資公司,都要依會計原則與交易事實來判斷它的功能性貨幣,不得自行選擇決定;一旦決定功能性貨幣之後,必須用功能性貨幣來衡量財務狀況及營運結果。

功能性貨幣原則上是指企業個體營運活動所在主要經濟環境的貨幣,通常是此個體賺取和支出現金的貨幣,也因此功能性貨幣通常是企業個體所在國的貨幣,比如說在台灣營運的企業,功能性貨幣通常是台幣,或是在英國營運的企業,功能性貨幣通常是英鎊,但仍有許多例外的情形,需要依實際狀況和會計原則的規定來進行判斷。

IAS 21 列出了一些指標協助公司進行判斷,並且把這些指標分成主要指標(Primary indicator)和次要指標(Secondary indicator)。主要指標和企業個體營運活動所在主要經濟環境緊密相關,所以在決定功能性貨幣時,所占比重較高;次要指標的目的則是要提供額外的決定功能性貨幣的證據。次要指標中包含了一般企業個體必須考量的因素,也包含了專屬國外營運機構必須額外考量的因素。

如果企業個體是一個國外營運機構,也就是它的營業活動所在國家與報告個體所在國家不同,例如總公司或母公司(Reporting entity),或是它的營業活動所使用的貨幣與報告個體所使用貨幣不同的話,IAS 21 要求再額外評估四個指標,以決定這個國外營運機構的功能性貨幣和報告個體的功能性貨幣是否相同,也就是說台灣企業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在決定功能性貨幣的時候,必須額外檢視四個針對國外營運機構的指標,才能決定是否應有其本身的功能性貨幣,或者應該以台灣母公司或總公司的功能性貨幣為其功能性貨幣。其實這四個針對國外營運機構的考量因素,主要是從它的營運管理,交易模式、現金流量及融資活動來判斷一個國外營運機構是否只是母公司或總公司營運活動的一個延伸;如果是的話,它的功能性貨幣就應該和母公司或總公司相同。

如果在所有的指標都已經分析完之後,仍無法明顯的辨識出功能性貨幣,管理當局必須要用他自己的判斷,決定出最能夠忠實表達企業營運活動經濟效果的貨幣。為了避免實務執行上的困難,IAS 21 也指出,在這種情況之下,因為主要指標是和企業個體營運活動所在主要經濟環境緊密相關的,管理當局應優先考慮主要指標所決定出來的功能性貨幣。

一旦功能性貨幣決定之後,應一致採用,除非企業個體所處經濟環境或營運模式有重大改變,造成功能性貨幣的變動;一旦功能性貨幣確定變動,所有財務報表科目均需依變動當日匯率,換算成以功能性貨幣衡量之財務報表。

因此企業在轉換的過程中需要衡量自身功能性貨幣之選定,然而也需考量目前資訊系統是否可以針對幣別轉換予以因應,或者是需更新系統作業環境或者版本皆須提早予以考量,畢竟系統的轉換並不是一時半刻即可完成,故公司於轉換過程中若越早考量對於功能係貨幣轉換對於系統的衝擊將越早可以降低因為轉換所造成的影響。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