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寫

ERP 數位化分析協助企業獲取智慧決策

升級分析型企業是未來趨勢

本系列多期文章一直在探討 ERP 如何協助客戶建構分析型的企業(如圖一),來提升競爭力以面對瞬息萬變的產業變化及挑戰。

圖一、分析型企業

就以現在正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戰實例談起,看看這個挑戰對於產業的影響及如何找尋對應的方式: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推展產業升級,中國製造 2025 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美國當然不容有人挑戰其世界製造霸主的主導地位,而利用其現有貿易優勢來箝制中國的產業升級速度。且不論後續結果如何,台灣企業正面對著先進國家重回製造的競爭與新興國家替代的雙重夾擊,我們如何找到優勢定位?得發展何種核心能力?又需要甚麼方法工具呢?

製造業也能藉由數位工具打造工業 4.0 智慧模式

台灣絕大部分的企業都是以製造業起家,早年為降低生產成本而追逐著低價勞工到處遷移轉換生產基地,而如今隨著自動化科技的進步以及供應鏈成本結構轉變,單純的低人工成本已經不是競爭優勢。我們再來看一下德國工業 4.0 的願景:大數據(Big data)、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彈性決策,以大數據與虛實整合系統這兩項為工具來達成彈性決策和智慧製造的目標。也就是製造產業除了追求自動化以外,還要能快速因應市場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並同時降低營運成本。

因此工業 4.0 智慧製造的商業模式,不只是傳統供應鏈水平分工的 B2B 或 B2C 模式,而是價值鏈的垂直整合從製造源頭到消費終端的整合。所以製造方式是針對消費者需求直接生產,優化流程讓產品能夠增加服務來加值。台灣企業生產製造技術的純熟,加上多年累積彈性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知識,使其在世界價值鏈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這些分散、直覺、未量化的決策知識或智慧,必須透過資訊系統及數位決策工具加上流程再造,才能整合建構出數位化、視覺化的智慧決策參考(如圖二)。

圖二、企業資料的處理層級

資料搜集加數位資訊系統分析打造智慧決策

但是要如何建構智慧製造的數位化環境與流程?可以從以下幾個構面來進行。

  • 即時完整的資料收集儲存
  • 資訊的分析萃取提供應用
  • 多維度資訊的視覺化轉換
  • 知識轉換以提供智慧決策

一、即時完整的資料收集儲存

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所有資訊(如圖三),都要能夠即時且完整收集及儲存,以作為大數據分析的基礎,這就需要透過 ERP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SCM 供應鏈管理系統、MES 製造執行系統等資訊系統的整合以達到目的。

圖三、產品生命週期

二、資訊的分析萃取提供應用

將大量且龐雜的交易資料,透過結構化轉換及找出各種維度並加以分類萃取,建構動態決策分析資料庫(如圖四)以供使用的分析應用。

圖四、Data Model

三、多維度資訊的視覺化轉換

資料即使經過篩選並依各種維度來分類,但是文字化的資料很難一眼分辨出相關性或趨勢。這也就需要可以將資料動態視覺化展現的資訊工具來輔助,讓資料使用者可以快速分析。相關說明可以參考 2018 年 4 月的資通電子報技術交流:企業進化的利器:商業智慧(BI)或是商業分析(BA)?

四、知識轉換以提供智慧決策

透過前述的資料收集及數位化分析階段,將各種資訊加以比較、找出其關聯性或因果關係、計算其影響權重、形塑可量化的管理知識。決策者透過學習、經驗、思考與應用進而將這些知識內化為決策的智慧。可見傳統產業的經營者要想轉型升級,得具備數位化的思維與能力,透過企業各種應用資訊系統與工具的建構,經過層層修煉,才能成為現代化的智慧決策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