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 專欄

現代企業資訊應用需求的延伸

曾聽說現在辦與ERP相關的行銷活動或研討會,已經不具吸引力了,近來ERP的需求熱潮似乎趨於穩定,但追根究底行銷沒吸引力的原因是什麼呢?是企業不再需要ERP嗎?還是企業的需求隨著業務型態改變了?我們毋寧相信是市場的需求變化了,企業也需順勢進化了;事實上我們看到資訊業者鼓吹這是企業資訊系統轉化的時機,努力推出許多新的產品,許多新的名詞如:Business Suite、ERP II、Extend ERP…,但是深入來看,只是將許多不同的企業應用系統向大雜燴似的拼裝在一起,並無太多新意;因此我們嘗試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市場的演化及需求的對應,再來提出符合企業e化對應方案。

市場需求的延伸

產品銷售是企業經營的源頭,由其現在「客戶至上」的時代,更要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接單式的生產組裝早已是標準的模式,更至單一訂單就要有多樣化的組合,並可以提供所有的物流及後續所有保固維修的服務,例如世界大廠如Wal-Mart下單,同一張訂單同一項產品可能須有多種包裝,分送世界各地,各地要有發貨倉庫及保修據點,且要能滿足客戶多如牛毛的要求:比如說從前標榜全球運籌,從原料到成品可能繞地球好幾圈,但現在要減少碳足跡、符合綠色能源需求;從前為提升未開發國家經濟,強調世界工廠,現今要符合人權要求、不得有奴工產品…等等。

而隨著網路的普及,大大的降低通路經銷成本,使得傳統B to B的銷售模式進化到B to C的模式,嘗試去擠壓通路成本,以滿足挑剔的終端客戶,但也使生產、銷售、物流、帳務、客服等業務更趨複雜;內部的ERP需即時整合外部的資訊交換及處理。

供應鏈需求的延伸

傳統企業的產品週期是從原料或商品進貨到銷售出去客戶為止;但是現在的營運模式為滿足產品的品質要求及供料穩定,管理需延伸到供應商的營運生產及出貨產品的品質,在未進到企業內部的生產流時,即將可能發生的問題防範於未然;所以管理要與供應商密切且即時的結合,所以衍生如Supply Portal & VMI (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來防止缺料並提高企業本身的存貨週轉率、SQM (Supplier Quality Management):提高產品的良率及品質、保障供應來源的穩定性。

產品生產歷程的延伸

為降低生產成本所做的精細製程分工製造或委外分工、或是要滿足客戶的品質及保固需求、或是要滿足相關規範如GMP等要求,產品生產過程的履歷都要能鉅細靡遺的紀錄,以提供後續的歷史查詢;並可做虛擬工廠的即時生產資訊管制;或是提供給成本系統的進階應用,如ABC成本或是品質成本的分析。

業務型態的延伸

台灣的產業特色一向以製造業為主,但不管是市場的轉變或是上下游的整合或是企業集團化的經營,都會促使服務或流通業的興起,或是製造業需擴展其業務範圍,將生產、銷售、通路、服務等整合,在在都增加企業經營的複雜度;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台灣的企業只要調整心態,強化行銷通路及服務的觀念,配合完整的資訊系統應用,將大可有一番作為。

管理型態的延伸

現代企業趨於集團化、多角化、跨區域的經營,同時又要求管理精緻化,可以隨時以不同維度對產品、專案、客戶、利潤中心的損益或是貢獻度分析對成本費用進行控管;企業流程管控自動化,產品週期隨時可以量化表現成本費用或損益,提供企業動態的管理,快速反應經營環境的變化。

由上述可知,企業需要能夠對應市場客戶無盡的要求,但又要能夠確實即時掌握成本利潤,以保障企業的獲利;現在的企業不再以高科技及傳統產業來界定,而是在於是否為獲利的企業;在此嚴峻的環境下,企業仍能獲利,該企業經營必有其核心優勢,也都必然已深化應用資訊科技,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現代企業。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