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蘋果橘子經濟社會學

一本流行暢銷書「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芝加哥大學教授史蒂芬賴維特(Steven D. Levitt)在這本書中,比喻經濟社會上的一些現象,看起來像蘋果的東西,切開來卻是橘子,說明事情的本質與表相有相當距離,而在書中有很多案例,表達本質與表相解讀差異的事例。譬如美國一個幼稚園放學家長接孩子回家常多人遲到的例子,由於園方為讓家長準時接孩子,發出遲到則收取美金三元以為罰款的通告,希能收嚇阻作用,結果卻是更多家長遲到。因此做決策或論斷事情之前,應多方面收集相關資訊,瞭解人性面與事件真正涵意,再抽絲剝繭,具體的提出建議,想出作法。

根據最新一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報導,全球52億人口當中,美國3億人口,只佔5.77%,而全球國民所得(GDP)為54兆美金,而美國就有13兆美金,佔了其中24%,可見美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前幾年美國由於低利率及寬鬆貨幣政策,使企業與個人均舉債槓桿過高,造成消費力高估,導致商品產生價格泡沫化及金融風暴之後,美國需求力減少很多,因為全球互動緊密,美國需求減緩及財務風暴影響,全世界步入衰退。

另外一個大型需求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過去十年經濟年成長率皆超過10%,但由於今年初實施新的勞動合同法,造成人力成本高漲,原物料也同步飆漲,其東南沿海地區有三分之一工廠不堪虧損倒閉,面對此一困境,企業不是光靠緊縮開支就能因應,除中國政府放寬勞動合同法的嚴苛限制外,企業自身也以增加生產力作為提升企業利潤的不二法門,增加生產力就是添購更新工具與設備以提高經營效率,因此對企業生產力的有幫助的軟體投資反而增加,只是比以前更謹慎的挑選優質的軟體。

最近我走訪一些客戶,也了解同業的接單狀況,證明了這一個現象。更印證了蘋果橘子經濟學的提醒,不要被表面的現象蒙蔽,看清現在企業真正需求是什麼。在最壞的時間,最好的轉機,做最好準備的人與企業,是永遠的贏家。

閱讀更多